安全知识 KNOWLEDGE

OHSMS审核实施

KNOWLEDGE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规范简介

1范围 

  为明确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鼓励用人单位采用合理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原则与方法,控制其职业安全健康风险,持续改进职业安全健康绩效,特制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任何有以下愿望的用人单位:
  (1)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有效地消除和尽可能降低员工和其他有关人员可能遭受的与用人单位活动有关的风险;
  (2)实施、维护并持续改进其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3)保证遵循其声明的职业安全健康方针;
  (4)向社会表明其职业安全健康工作原则;
  (5)谋求外部机构对其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进行认证和注册;
  (6)自我评价并声明符合本规范。
  规范中提出的所有要求,旨在帮助用人单位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其适用的程度取决于用人单位的职业安全健康方针、活动的特点及其风险的性质和运行的复杂性。
  
  2术语和定义

  2.1事故accident
  造成死亡、疾病、伤害、财产损失或其它损失的意外事件。
  2.2审核audit
  为获得证据和客观评价所确定的准则是否被满足的系统、独立和文件化的验证过程。
  2.3持续改进continualimprovement
  不断加强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工作,以全面改进用人单位职业安全健康绩效的过程,该过程不必同时发生于所有的活动领域。
  2.4危害hazard
  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2.5危害辨识hazardidentification
  识别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
  2.6事件incident
  造成或可能造成事故的事情。
  2.7相关方interestedparties
  关注用人单位的职业安全健康绩效或受其影响的个人或团体。
  2.8承包方contractor
  在用人单位的作业现场按照双方协定的要求、期限及条件向用人单位提供服务的个人或组织。
  2.9不符合non-conformance
  任何能够直接或间接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或工作环境破坏的违背作业标准、惯例、程序、规章或管理体系要求的行为或偏差。
  2.10目标objectives
  在职业安全健康绩效方面,用人单位自身确定要达到的目的。
  2.11职业安全健康occupationalhealthandsafety
  影响工作场所内员工(包括临时工、合同工)、外来人员和其他人员安全与健康的条件和因素。
  2.12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Occupationalhealthandsafetymanagementsystem
  为建立职业安全健康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所制定的一系列相互联系或相互作用的要素。
  2.13用人单位organization
  具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的企业、事业单位或社团。
  2.14员工代表workers’’representative
  员工代表是指工会代表,即由工会或其成员指定的或推选的代表;或选举代表,即依照国家法律法规或集体决议,由员工自由选举出的代表。
  2.15员工的安全健康代表workers’’safetyandhealthrepresentative
  员工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惯例选举或指定的在作业场所职业安全健康问题上代表员工利益的人。
  2.16绩效performance
  用人单位根据职业安全健康方针和目标,在控制和消除职业安全健康风险方面所取得的可测量的结果。
  注:绩效测量包括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活动和结果的测量。
  2.17主动测量activemonitoring
  根据确定的标准检查危害和风险预防与控制措施,以及为实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所进行的活动。
  2.18被动测量reactivemonitoring
  对危害和风险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中的不足,如伤亡、疾病和事件等进行检查、识别的过程。
  2.19风险risk
  特定危害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
  2.20风险评价riskassessment
  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其是否在可承受范围的全过程。
  2.21安全safety
  免遭不可接受的风险的伤害。
  2.22可承受的风险tolerablerisk
  根据用人单位的法律义务和职业安全健康方针,已降至用人单位可接受的风险。
  
  图l成功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要素

 3引用标准 

  3.1ILO/OSH200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导则,国际劳工组织
  3.2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指导意见:200l,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3.3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试行标准:199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3.40HSASl8001:1999
  
 4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要素

  4.1总要求
  用人单位应建立并保持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4.2职业安全健康方针
  用人单位应有经最高管理者批准的职业安全健康方针,以阐明整体职业安全健康目标和改进职业安全健康绩效的承诺。
  方针应该符合下述条件:
  (1)包括至少遵守现行适用的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承诺;
  (2)适合于用人单位职业安全健康风险的性质和规模;
  (3)包括对持续改进和事故预防、保护员工安全健康的承诺;
  (4)确保与员工及其代表进行协商,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所有要素的活动;
  (5)形成文件,付诸实施,予以保持;
  (6)传达到全体员工;
  (7)可为相关方所获取;
  (8)定期进行评审,确保其对用人单位的适宜性。
  4.3策划
  4.3.1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
  用人单位应建立和保持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实施必要控制措施的程序。程序应包括:
  ——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
  ——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
  ——所有作业场所内的设施。
  用人单位所采用的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方法应该符合下述条件:
  ——依据用人单位的范围、性质和时限进行确定,以保证该方法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
  ——确定风险级别;
  ——与运行经验和所采取风险控制措施的能力相适应;
  ——为确定设备要求、明确培训需求和建立运行控制,提供相应信息;
  ——对所需控制活动的监测提供信息,以保证实施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风险评价的结果应形成文件,作为建立和保持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中各项决策的基础,并为持续改进用人单位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绩效提供衡量基准。用人单位所制定的风险控制计划应有助于保护员工的安全健康。
  用人单位应定期或及时评审和更新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信息。
  4.3.2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用人单位应建立并保持识别和获取适用法律、法规和其他职业安全健康要求的程序。
  用人单位应及时更新这些信息,并应将有关信息传达给相关人员和其他相关方。
  4.3.3目标
  用人单位应针对其内部相关职能和层次,建立并保持文件化的职业安全健康目标。如可行,目标应予以量化。
  用人单位在建立和评审职业安全健康目标时,应考虑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自身的职业安全健康风险,可选技术方案,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以及相关方的观点。目标应符合职业安全健康方针,并体现对持续改进的承诺。
  目标的重点应放在持续改进员工的职业安全健康防护措施上,以达到最佳的职业安全健康绩效。
  4.3.4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方案
  用人单位应制定并保持旨在实现职业安全健康目标的管理方案。
  方案应予以文件化,并包括下列内容:
  (1)为实现职业安全健康目标而规定的用人单位相关职能和层次的职责和权限;
  (2)实现目标的方法、资源和时间表。
  应定期对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方案进行评审,针对用人单位的活动、产品、服务或运行条件的变化,对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方案进行修订。
  4.4实施与运行
  4.4.1机构和职责
  用人单位的最高管理者应承担职业安全健康的最终责任,并在安全健康管理活动中起领导作用。
  对用人单位的活动、设施和过程的职业安全健康风险有一定影响的从事管理、执行和验证的工作人员,应确定其作用、职责和权限,并形成文件予以传达。
  用人单位应在最高管理层中任命一名成员作为管理者代表来承担特定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职责。管理者代表的作用、职责和权限应予以明确,以便:
  (1)确保用人单位按照本规范建立、实施与保持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2)向最高管理者汇报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绩效,以便为评审和改进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提供依据。
  管理层应为实施、控制和改进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提供必要的资源(包括人力、专项技能、技术和财力资源)。如果用人单位没有职业安全健康委员会,则用人单位应做出有效的安排,以保证员工及其代表能全面参与委员会的各项工作。
  所有承担管理职责的人员,都应实现其对职业安全健康绩效持续改进的承诺。
  4.4.2培训、意识和能力
  用人单位应建立并保持程序,使相关职能和层次的员工具备如下意识:
  ——遵循职业安全健康方针与程序,以及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
  ——作业活动中实际和潜在的职业安全健康风险,以及改进个人行为所带来的职业安全健康效益;
  ——在执行职业安全健康方针和程序,实现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要求,包括应急准备与响应要求方面的作用与职责;
  ——偏离规定的运行程序的潜在后果。
  用人单位应确定必要的职业安全健康能力要求,制定并保持培训计划,以确保最高管理者和全体员工能够完成其承担的职业安全健康方面的任务和职责,并根据其教育水平、工作经验和接受过的培训对其能力进行鉴定。
  用人单位应定期评审培训计划,必要时予以修订以保证其适宜性和有效性。
  培训程序中应考虑不同层次员工的职责、能力和文化程度以及所承受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