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灰含碳量是由于煤粉在炉内燃烧不完全造成的。由于制粉系统运行引起的飞灰含碳量增加,总的说来是由于大量低温三次风进入炉膛,降低了炉内温度,推迟了煤粉气流着火,使煤粉在炉内的燃烧时间缩短,从而增大了煤粉含量(主要是三次风所携带的大量低温煤粉的不完全燃烧量),增大了飞灰含碳量。制粉系统的不同运行方式造成飞灰含碳量增大的程度也有所不同。1号制粉系统运行时,1,3号三次风射入,离火焰中心较近,加热快、着火迅速,煤粉在炉内的燃烧完全程度高,飞灰含碳量变化不大;2号制粉系统运行时,其所对应的2,4号三次风沿大切圆射入,煤粉气流离火焰中心位置较远,着火时间推迟,不完全燃烧增大,飞灰含碳量增大。双制粉系统运行时,由于三次风量进入炉膛较多,炉内温度相对降低多,煤粉在炉内的着火、燃烧推迟,加上三次风中的大量煤粉不能及时着火燃烧,不完全燃烧量大幅上升,飞灰含碳量增加。
1.3制粉系统运行对排烟温度的影响
制粉系统运行时系统漏风,尤其是1,2号炉制粉系统给煤槽不封闭,从下煤管处进入大量冷风,减少了空气预热器的进风量,使排烟温度升高。大量低温三次风进入炉膛,降低了炉膛温度,使着火推迟,炉膛火焰中心上移,炉膛出口烟温升高,也导致排烟温度上升。制粉系统漏风越大,火焰中心越上移,排烟温度上升幅度越大。所以双制粉系统比单制粉系统运行时的排烟温度上升幅度大。
1.4制粉系统对过热蒸汽两侧温度差的影响
沿炉膛宽度烟气温度和烟气流速的不同,是导致两侧过热器吸热不均产生热偏差的原因之一。制粉系统运行方式的不同,引起两侧主汽温偏差的大小也不同,这是由于三次风对炉内烟气旋转动量的影响不同所致。1号制粉系统运行时,1,3号三次风沿小切圆进入,对炉内烟气的旋转力矩小,炉内烟气的旋转动量增加不多,炉膛出口烟气旋转小,烟气偏差小,所以过热蒸汽两侧温度偏差小。2号制粉系统运行时,其所对应的2,4号三次风沿大切圆射入,较高的三次风压对炉内烟气旋转力矩较大,在炉膛出口产生的较大旋转,使两侧过热蒸汽温度偏差增大。双制粉系统运行时,1,3号三次风与2,4号三次风相互干扰,对炉内烟气旋转力矩较小,所以两侧的过热蒸汽偏差较小。
2 采取的措施
(1)合理调整制粉系统运行方式。低负荷时尽可能单制粉系统运行,降低三次风对锅炉燃烧的扰动。封闭给煤槽,保证制粉系统严密性,减少外部空气漏入制粉系统,及时对预热器受热面进行清灰,增加受热面传热能力,提高热风温度,以利于三次风煤粉着火燃烧,减少对炉膛燃烧的扰动。三次风喷口改造为水平浓淡相喷嘴,使浓相煤粉气流进入炉膛时在向火侧,淡相煤粉气流在背火侧,以利于煤粉及时着火燃烧,从而减少因三次风煤粉着火困难对炉内燃烧的影响。低负荷运行时,在保证制粉干燥风温的前提下,合理开启制粉系统再循环风门,减少三次风量,降低三次风对锅炉燃烧的扰动,保证锅炉低负荷稳燃。
(2)合理调整燃烧。双制粉系统运行时,减少上排给粉量,增加下排给粉量,降低火焰中心位置,延长煤粉在炉内的燃烧时间。合理配风,保证炉内气粉混合良好,保持炉膛出口最佳过剩空气系数。
(3)确保制粉系统的严密性,减少系统漏风,增加空气预热器进风量,提高三次风温,减少因三次风进入而引起的炉温降低,加快煤粉气流着火燃烧速度,降低火焰中心位置,使炉膛出口烟气温度降低,同时减少烟道各部漏风,保持受热面清洁,以达到降低排烟温度的目的。
(4)均匀炉膛热负荷,降低炉内烟气旋转动量。合理配风,使各层喷燃器出口风速一致,煤粉浓度相同。调整炉内火焰,使其分布均匀,火焰中心位置适当。由于2号制粉系统单独运行时,两侧主汽温偏差较大,在2号制粉系统单独运行时,适当开启制粉系统再循环风门,降低三次风射流对炉内烟气的旋转力矩,并适当关小对应2,4号角上二次风挡板,降低对应角的射流强度,减少炉内烟气的旋转动量,使炉膛出口烟气偏差减小,实现两侧主汽温基本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