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进入夏季,大部分地区气温都较高,一般都在35℃左右,最高时甚至可达40℃以上,并且时逢多雨。这种高温多雨天气给汽车安全行驶带来许多不利影响,处理不好,常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为此,了解和掌握高温环境下汽车行驶的特点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是确保汽车安全行驶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本言文对此进行探讨,供业内人干阅鉴。
1、高温环境下行车的基本特点及对安全的影响
1.1、高温使发动机充气系数下降
高温条件下,因空气密度减少,气缸里的充气量亦相应减少,致使充气系数下降,从而导致发动机功率下降,车辆行驶无力。试验表明,当气温由15℃上升至40℃时,发动机的功率下降6%~8%。这种情况,需要驾驶员根据气温变化不断加油以保持正常功率,从而加大了工作强度,时间长了,易产生疲劳情绪,对安全行驶极为不利。
1.2、高温使可燃混合气燃烧发生异常
大气温度的升高,使进入气缸的混合气温度也盯应升高,发动机的温度则更高,会使窗窜入气缸中的润滑油在高温缺氧的情况下生成胶质和积炭。积炭积存于活塞顶部、燃烧室壁、气门顶部和火花塞上,形成炽热点,引起发动机炽热点火,便会产生自燃或爆燃,防止不力,会引发事故。
1.3、高温使供油系统产生气阻
供油系统受热后,部分汽油蒸汽以气体状态存于油管与汽油泵中,不仅增大了汽油流动阻力,而且由于气体的可缩性,使汽油泵出油管中的汽油蒸汽随汽油泵的脉动压力不断被压缩和膨胀。这样时间一长就破坏了汽油泵吸油过程中所形成的真空度,造成发动机供油不足或中断,形成供油系统气阻,造成汽车不能正常行驶,易使驾驶员产生急躁情绪而酿发事故。
1.4、高温使润滑油发生质变并烧损
高温条件下运转中的发动机,其润滑油的抗氧化安定性变坏,加剧了其分解、氧化和聚合。同时,干燥空气中的灰尘和潮湿空气中的水分通过进气系统和曲轴箱通风口进入发动机油底壳污染润滑油,引起润滑油变质。另外,润滑油通过气缸壁、活塞、活塞环、轴颈及油底等过热区域时,容易引起蒸发和烧损,造成发动机故障而不能正常运转,给安全行驶带来极大威胁。
1.5、高温使零部件磨损加剧
发动机在高温条件下运转,金属零部件热膨胀加快增大,零部件之间正常配合间隙变小,磨损加剧。同时,高温运转的发动机,在活塞顶、燃烧室壁、气门头等零部件上粘附较多积炭和胶质物,使金属零部件等热性变差,加速机件损坏。除此之外,由于发动机过热,机油变稀,机油压力降低,润滑油膜不易形成,也加速了机件的磨损。这种情况同样能导致发动机不能正常运转,给汽车安全行驶造成一定影响。
1.6、高温使制动性能变差
制动蹄片及轮毂受高温影响,频敏制动后,制动力就会很快下降。特别是汽车在山区坡陡、弯急、道路狭窄、情况复杂的条件下行驶,使用制动次数增多,制动磨擦片温度会急剧升高,使制动性能更差。同时,高温时由于油渣路面逐渐变形,有的地方甚至还会变成流动的液体,使路面的附着力下降,制动效果显著变差。另外,由于夏季的雨大多都来的较突然,刚才还是睛天,忽然大雨倾盆,使制动毂进水其制动性能亦变差。制动性能的变差,必然对汽车的安全行驶造成严重威胁。
1.7、高温使轮胎易产生爆裂
汽车在高温条件下行驶时,外界汽温高,轮胎散热较慢,轮胎内气压会随之相应增高,因而容易引起轮胎爆裂。如果是前胎爆裂,会导致汽车急剧偏行,车速越高,其危险性越大,甚至会造成车毁人亡的悲剧。
1.8、高温使道路交通情况变的复杂
高温天气由于室内气温闷热,居民都喜欢到户外活动,到了夜晚则在路边乘凉、散步,有的甚至在路边坐卧乃至睡觉;在夏收期间,沿路农民有的把公路当打麦、稻场使用;在雨天或烈日高照的情况下,有些行人打伞甚至在公路奔跑,有的不看来往车辆骑车打伞,单手扶把,还有些人违反交通规则曲线行驶。这都给汽车安全行驶带来极大影响。
2、高温环境下汽车安全行车的主要措施及对策
2.1、搞好高温条件下车辆的技术保养
为保证高温条件下车辆安全行驶,在进入高温季节前,应对全车进行一次必要的技术检查,调整和保养。其内容主要是:
第一,检查冷却泵机件,保证齐全完好。特别要检查冷却泵的密封情况,风扇皮带的松紧度、散热器盖上的通风口和通气口是否畅通、冷却水是否充足、节温器状况是否良好等。除此之外,还应及清除水垢,保证水路畅通。因为,水垢的导热率比铸铁小10几倍,比铝金小30倍,水管内水垢增多,还会使水的流通断面缩小,影响水的流动能力。为减少水垢,发动机冷却水要尽量用软水或经过处理的硬水。
第二,改善润滑条件,减轻机件磨损。要保证润滑油的数量充足和质量良好,使机件能得到充分润滑;要加强对空气滤清器和机动滤清器的保养,保证工作正常;要对多尘条件下使用的车辆,适当缩短润滑油的更换周期;在高温天气长时间行驶车辆;有必要加装机油散热器并选用优质机油;在变速器、主减速器和转向器中,应换用夏季厚质齿轮油,轮毂轴承换用滴点较高的润滑油。
2.2、掌握高温条件下行车的基本规律
高温条件下行车的基本规律,是指高温条件与行车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燃的联系。掌握了这种联系即规律,并运用它指导行车实践,就能有效保证行车安全。
那么,高温条件与行车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即规律是什么呢?这需要在实践中进行认真探讨。根据大量统计资料和众多驾驶员的实践经验,高温条件下的行车规律表现为“行车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并具体呈现以下规律性特点:“发动机充气系数随气温上升而下降;可燃混合气随气温上升导致燃烧异常;供油系统随气温上升产生的气阻加大;润滑油随气温上升变质和烧损加快;零部件随气温上升磨损加剧;制动系统随气温上升性能变差;道路交通随气温上升趋向复杂;驾驶员随气温上升易产生不良心理情绪”等等。认识和掌握这些规律和规律性特点,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进行防范,就能有效遏制、降低或避免汽车行车事故的发生。
2.3、提高高温条件下行车诸元变异的防止能力
其一,防止可燃混合气爆燃。
应根据发动机的压缩比选用辛烷值合适的汽油,不能选用辛烷值低于要求的汽油;当使用辛烷值较低的汽油时,要注意保持发动机的正常温度,适当推迟点火提前角和加浓混合气;要及时对燃烧室、气门头等部位的积炭进行彻底的清除;汽车载重上坡前应选择适中档位,保持动力良好,要防止加油过猛或调整化油器主油针,使混合气略稀等,以上都可有效防止爆燃的产生。有些汽车安装了爆燃器,但要注意保证其性能良好。才可起到防爆燃作用。
其二,防止供油系统气阻。
要及时清洗汽油滤清器、燃油箱和油路管道,使之保持清洁畅通;要检查调整汽油泵的工作压力,使之保持正常。一旦出现气阻,应停车降温,拆开化油器进油管接头,扳动汽油泵手摇臂,使汽油充满油管,恢复正常从油;防止供油系产生气阻的通常方法是用冷敷降温和加装隔热垫。冷敷降温,是用沾过冷水的布或绵纱将汽油泵包起来,反复几次即可降低其温度,使供油畅通。加装隔热垫,是在气缸体和汽油泵之间加装石棉板垫片,减少发动机传给汽油泵的热量,可起到防止产生气阻的作用。此外,采用电动汽油泵,亦是防止产生气阻的有效方法。
其三,防止制动失效。
液压制动车辆,要对其检查制动总泵和分泵,要换刹车油彻底排净制动管道的空气,并检查调整刹车踏板的高度。气压制动车辆,要使其保持最大制动的工作气压,认真检查制动皮碗和制动软管的良好程度,发现有损坏要及时更换。若制动器被雨水浸湿,要适当降低车速,并连续多次的使用脚制动器,以借摩擦产生的热量将水分迅速蒸发,恢复正常的制动效能。
其四,防止蓄电池损坏。
在高温季节,要经常注意修正电解液的比重,其比重要比冬季小一些;还应经常检查蓄电池面高度,及时补充蒸馏水,并保持通气孔畅通。为防止因温度高造成的电解液消耗量过大,需调整发动机调节器,减少发动机充电电流。
其五,防止爆胎。
汽车在高温条件下运行防止爆胎,要注意轮胎的温度和气压,经常检查并保证规定的气压标准;发现缺气立即补充,千万不可凑合行驶;在夏季高温下长途运行的汽车,要适当降低车速,必要时可把车停止阴凉处,待轮胎温度降低后再继续行驶,禁绝用泼冷水的办法来降轮胎温度,因为这种办法会因胎面胎侧胶层各部分遇冷水后收缩不均而发生裂纹。除此之外,高温条件下行驶,切不可超载运行;还应尽量避免频繁使用紧急制动。
2.4、营造高温条件下道路交通良好安全环境
道路交通环境安全与否,直接关系汽车行驶安全。为此,和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针对高温条件下道路交通安全环境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和问题,从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国民经济发展以及建立和谐社会的大局出发,认真搞好治理工作;要综合运用法律的、行政的、制度的、技术的、经济的、思想的、宣传的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加强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宣传教育和管理,禁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克服物的不安全状态,搞好道路畅通平安工程建设,营造良好的交能环境,为确保高温条例上行车安全夯实基础。
2.5、增强高温条件下驾驶员安全行车意识
驾驶员是汽车驾驶的主体,高温条件下确保行车安全,降搞好车辆技术保管,提高汽车诸无防变异能力,营造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等几个重要环节外,最根本的是通过强化教育,提高驾驶员安全行车意识。要运用各种形式和手段,加强对高温条件下驾驶员的安全行车法制教育、安全行车观念教育、安全行车警示教育、安全行车知识教育、安全行车职业道德教育等。通过教育,使驾驶员知法、懂法、守法、依法从事安全驾驶;使驾驶员了解掌握高温条件下安全行车的基本知识和规律特点,克服疲劳厌倦、急躁蛮干、骄傲自满等不良心理情绪,树立沉着果断、不骄不躁、高度警觉等良好的心理情绪和高尚和职业道德风范,以为国家为人民为集体高度负责的责任感,搞好安全驾驶,防止事故的发生。同时,驾驶员所属单位,应科学安排驾驶员工作,正确处理工休矛盾,应按规定保证驾驶员足够的休息和睡眠,以保持其旺盛的体力和精力;严禁领导违章指挥,严禁不顾安全而强行要求驾驶员多拉快跑、超载运行、抢时赶路以及疲劳和勉强驾驶等示良行为的发生。